我们知道,内心之间有一种相互的吸引力,这和身体引力的作 用方式比较接近。在思想与事物之间,在思想与思想之间,都有一种力在相互推动。并且,思想最终都是对事物的分析。甚至在无生 命之物那里,这个原则同样适用。现有的法则认为,宇宙万物,甚 至是明显没有生命的实体,以及组成物质的原子、粒子中,都存在 着思想。这一法则可以解释世界上许多神秘现象。
如果人们和谐相处,那么他们的思想振动、思想波、思想流、 思想氛围就都会契合。所以,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能够走到一 起,凝聚起来。
有一个人问一个和尚:“和尚修行,还用功否? ”和尚说:
“用功。”那个人又问道:“如何用功? ”和尚回答:“饥则吃 饭,困则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和你一样就不算 用功呢? ”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们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 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种计较,万般思量,心 不宁静,怎么叫做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
也许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就是因为无法做到心中的平静,无法有一颗平常心,能够笑看花开花落,而是时常被外界的花花世界所困扰,到头来,使得自己被无边的欲望折磨,无论如何也不能开心 快乐。
有人哭,有人笑,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哭或不笑的人,也没有永 远的哭和永远的笑,然而结局还不是一样?最顺利的旅程,也会有 挫折和不幸的潜伏;最辉煌的人生,也会有阴影和暗淡的陪衬。就 像是人生这座大森林一样,既没有全都是高大挺拨树木的森林,也 没有都是荆棘丛生的森林。
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说:“人生有两种悲剧,一种是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另一种是欲望得到满足。”人世间,太多的人无法承受 大喜大悲,大多是因为欲望在作怪的缘故。人们对欲望的强烈追求 使得太多人迷失了心中的方向,找不到精神的寄托,而变得空虚无 望;而一旦欲望得到满足,更无法做到有一颗平常心了。
可是,很多伟人大多有一颗平常心,这应该就是他们之所以成 功、之所以成为伟人的原因吧。
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面对名利始终有一个平常心。 得奖出名之后,她照样钻进实验室里埋头苦干,而把荣誉和成功的 金质奖章给小女儿当玩具。有的客人见了感到很惊讶。居里夫人 说:“我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 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你将一事无成。"
一枚奖章,一份荣誉,一份汗水,一份辛劳。居里夫人对此却 看得很淡,她并不因为它的珍贵而格外珍视,而是把它看成一个普 通的东西。如果人人能够把心态修炼到这种地步,相信就会快乐得多。
而有的人做出了点成绩,出了点名之后,便沾沾自喜起来,自 以为功成名就,便从此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待人处事也显出傲慢 的神情来,而且对待自己也不再严格要求,不再努力奋斗,于是失 去了新的奋斗目标,而变得平庸。鲁迅说:“ ‘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是不好的,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 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
《菜根谭》上说:“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此身常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 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的荣华富贵和成败得失都无法左右我们,经 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宁如常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禄和是是非 非就不能欺骗蒙蔽我。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人生活压力巨大,因此有一种平和的 心态,对身体的健康和事业的成败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平常心 是一种经历挫折和失败,不断奋斗努力才能历练出的人生境界。要 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要看到别人享受荣华富贵不羡慕;看到别人拥 有家财万贯而不嫉妒,珍惜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要不为虚荣所 诱;不为权势所惑;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美色所迷;不为一切浮华 沉沦。
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 失。”《小窗幽记》中有一句话:“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意思是说,
一勺水,便具有了所有水的味道,所以,行世之法,没必要去一一 尽试。一千个江月,同是一轮明月所照,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人 心中当只有一月朗照。人生有限,哪有百年尝试?学本无常,哪有 一本万利?
因此没必要费尽心思去折腾,没必要沉浸在烦恼中不能自拔。 生命的构成是复杂的,而生命的过程其实应是简单的。因此,简单 是对生命本质的定位。
利奥.罗斯顿体型很胖,他腰围6.2英尺,体重385磅。他可以 算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最胖的好莱坞影星。这种批1胖最终导致 他的健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1936年他在英国演出时,突然心脏病 发作,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用了当时最好的药,动了 当时最先进的设备,仍没有挽留住他的生命。临终前,罗斯顿绝望 地喃喃自语:“庞大的身躯只能是累赘,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 脏! ”
当时在场的人们无不为这句话而感动,更深深触动了哈登院 长,作为胸外科专家,他流下了感伤的泪。为了深深地记住罗斯顿 对生命的感悟,同时也为了提醒体重超常的人,他让人把罗斯顿的 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尽管如此,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50年 后,一位叫默尔的石油大亨也因心力衰竭住进这家医院,他是当时 最富有的人,但是两伊战争使他在美洲的十家公司陷入危机。为了 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亚美之间,奔波劳累让他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医院。
住进医院后,病重的他依然不舍得放弃自己的公司,于是他在 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五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成自己临时的 办公室。当时的《泰晤士报》这样说:汤普森世界石油的心脏。
之后,默尔实施了心脏手术,而且很成功,他在这儿住了一个 月就出院了,不过他没回美国。他卖掉了自己的公司,然后回到了 十年前在苏格兰买下的乡间别墅。1998年,汤普森医院百年庆典, 邀请他参加,记者问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举动?他指了指医院大楼 上的那一行金字,说:“利奥·罗斯顿。”
也许当时的记者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当时的媒体认为他“所答 非所问”。后来人们在默尔的一本传记中发现这么一句话:富裕和 肥胖没什么两样,都不过是获得了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拥有太多,就成了累赘,不管是身体本身,还是我们所拥有的 诸如财富、名利、地位等,如果一旦超越了生命所能承受的范围, 必将成为我们的负担而不是享受。生命需要简化,需要在自然中享 受它的美丽,而不是一味让生命超负荷运转。
一个生命的快乐、幸福与否,不在于拥有的多与少,而在于 自己内心的满足。一个不知足的人,即使拥有金山也不觉得知足。 所以,他们往往找不到快乐。而那些贫穷的人也许仅能达到温饱, 但是他们懂得知足,他们懂得在贫穷的日子里寻找无穷的快乐,因 此,他们觉得自己很幸福。天堂和地狱不在世界之外,天堂和地狱 就在于我们这个六尺之躯里。一个人觉得自己苦与乐不在于外在获得的多少,而在于心灵的满足与否。而心灵的净与不净在于自己, 没有一个人能从外面净化另一个人。净化心灵得完全要靠自己,当 心灵里的全部自我欲念都消逝之后,我们就会重生并获得永恒的安 详寂静,进入一种无苦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