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文章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发表日期:2015-08-08 | 栏目:励志文章

原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词语注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山海经·海外西经》)
 
  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徒:徒然、白白地。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
 
  猛志:勇猛的斗志。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讵:表示反问,岂。
 
  白话译文
 
  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

  鉴赏

  陶渊明年轻时,曾几次出仕,先后任官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但都不得施展其抱负,又不肯与当时士族社会同流合污,于41岁时弃官归隐,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抱负,仍然等待时机以发挥自己的才干,因此不时在诗歌中表现了这种思想。可是他没有得到实现他的抱负的机会。这一首《读山海经》就表现了他怀抱壮志却未能实现的感慨。《山海经》是一部记述神话传说和海内山川异物的书。此书的《北山经》中记载:炎帝的女儿女娃,溺死东海,死后变成精卫鸟,常往西山衔木石,以平东海。《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斗,被天帝斩首后,仍能“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戈而舞”。此诗就运用了这两个典故。
 
  诗的前四句说,女娃死后变成精卫鸟,仍然天天衔着西山的木石去填东海;刑天虽被斩首,仍然飞舞着干戈要和天帝战斗。他们虽未成功,但壮志常在。
 
  诗的后四句说,他们既然不怕死去,死去之后既无所顾虑,也不再悔恨过去;但是他们徒然怀着昔日的壮志,而实现壮志的时机却终未能等到。
 
  作者写精卫和刑天,歌颂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斗争的精神,实际是表现作者自己不愿与黑暗现实妥协的精神,而且企望能够舒展自己壮志的时机到来。
 
  全诗托事抒怀,借写精卫、刑天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来寄寓自己的怀抱和意志。妙在全诗不写作者自己的怀抱和意志,而全从歌颂精卫和刑天中曲折道出,更见隽永含蓄。

HI,以下是你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 如果《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这篇文章还令你满意,欢迎一键分享到你的QQ空间、微信、微博!
  • 不论是否满意,欢迎对文章进行点评。需要更好的文章,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