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人故事 >《当你老了》,感动所有人的诗篇

《当你老了》,感动所有人的诗篇

发表日期:2015-10-03 | 栏目:感人故事

  《当你老了》大部分歌词出自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同名名作,连同他一生写下的大部分情诗,都是献给一个女人——茅德·岗。悲剧的是,感动所有人的诗篇,却无法打动他所倾心的人。长达27年中叶芝苦苦追求茅德·岗而不得,痴恋的狂热,无望的痛苦,最终都无言落到纸上,催生了文学史上这个著名的苦涩的缪斯故事。
 
  “我一生的烦恼开始了”
 
  “我一生的烦恼开始了”,认识茅德·岗的第一天叶芝写道,一语成谶。
叶芝
 
  1889年1月30日,23岁的叶芝第一次见到茅德,就被她的美貌震惊:“我从未想到会在一个活生生的女人身上看到如此之美。它属于名画、诗歌、传说的往昔。”四天后,他给朋友写信:“我对你说过我多么爱慕茅德·岗小姐吗?她将会使许多人改变立场,皈依她的政治信仰。即使她说地球是扁的,我也会因为是她的同党而感到自豪。”
 
  茅德·岗比叶芝小一岁,算是一名奇女子。她的父亲是驻爱尔兰的英军骑兵上尉,这位都柏林上流社会的宠儿,在目睹了爱尔兰佃农受英裔地主欺压的悲惨状况后,大为触动,放弃舒适生活,毅然投身到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中来。她性格强悍果敢,富有激情,又很擅长演讲,加上出众的容貌,轻而易举便赢得众人拥戴。她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曾因赞美战争暴力的言论,激怒了叶芝的父亲。
 
  茅德对叶芝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又高又瘦的男孩,在眼镜片后面有一双深陷的眼睛”,“衣着寒酸,粘着颜料斑点”。除了欣赏他的诗,他对她无甚吸引力。彼时叶芝放弃了当一名画家,诗名还未远扬,家境清贫,他爱恋茅德,但觉得自己“不成熟,缺乏成就”,不敢表白。
 
  两年后的1891年,俩人在都柏林会面,茅德后来写了一封信给叶芝,说她梦见他们前生是阿拉伯沙漠边境的一对兄妹。叶芝误解了她的意思,激动万分地赶去向她求婚,遭到拒绝。俩人继续保持友谊,茅德对叶芝若即若离,只有在失落或遇到难关时,才会转向他寻求安慰。而叶芝从来都是向她敞开怀抱,他已顾不上脆弱的自尊心,“我不再想抵抗了,不再考虑这个女人会成为什么样的妻子,而只考虑她对保护与安宁的需要”。
 
  不得回报的爱凝聚成一页页情感浓烈的诗篇,作于1893年的《当你老了》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叶芝似乎预见到这场深情的遥遥无期。他在诗中常把茅德比作苹果花、玫瑰、海伦、女神雅典娜……“几乎不曾有哪位诗人把一个女子赞美到如此程度”。
 
  “政治是唯一可见的情敌”
 
  叶芝与茅德一静一动,性格差异明显,俩人的共同话题大概就只有政治与通灵。前者也是叶芝为了迎合她,才努力参与其间,尽管他对茅德宣扬的暴力革命持怀疑态度,但俩人在塑造爱尔兰民族认同这点上不谋而合。
 
  在叶芝生活的19世纪末,爱尔兰人民族意识普遍高涨。1891年,叶芝在伦敦组织“爱尔兰文学社”,次年5月,他又在都柏林创立了其分支机构“民族文学社”。他们开始有计划地编辑出版当代爱尔兰作家的著作,整理爱尔兰古代史诗和民间传说的英译本。一场蔚为壮观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拉开序幕。叶芝的诗歌早期深受雪莱影响,朦胧忧郁,充满浪漫主义,中期转向关注民族精神、社会现实,这与茅德的影响分不开。1932年,叶芝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理由就是“诗歌始终富于灵感,并以精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热衷秘术是叶芝和茅德共同的嗜好。叶芝终生都对神秘主义、唯灵论抱有浓厚兴趣,并深刻影响了其诗歌风格。故乡斯莱果郡的人们笃信鬼神,他从小被鬼怪精灵故事所包围,耳濡目染。他后来还将这类广泛流传的故事收集成《凯尔特的薄暮》一书,人称爱尔兰的《聊斋》。叶芝早年所加入、创办的神秘社团及研究的法术,其名字让人眼花缭乱。他与朋友创建了“都柏林通灵学会”,对秘门奇术无所不窥,并加以刻苦钻研,而茅德·岗对此的热情毫不逊于他,她还拥有“灵视”的能力。
 
  1898年的一天,叶芝梦见茅德吻了自己,于是去向她讲起这个梦,茅德很震惊,因为她也在那个晚上梦到了叶芝,还梦到他们在一大群鬼魂中间举行了婚礼,然后她吻了他。俩人于是认定彼此举行过了“灵婚”。有段时间他们在同一个笔记本上记录梦中幽会的情景。当叶芝想要再跨进一步,几次向她求婚时,却仍被拒绝,茅德说自己“对肉体之爱有一种恐惧感”。但她后来又坦白,19岁时她在法国曾爱上一位年长许多、已婚的政治家米勒瓦,此前她所说的养子、养女其实是她与米勒瓦的私生儿女。这让叶芝大为受伤。
 
  叶芝一向认为艺术家只能通过艺术引导民众,茅德·岗一心想成为爱尔兰的贞德,她深知俩人分歧太大,“你有更高级的事情要做,我则不同,我天生就是要在群众中间的。”叶芝说:“我渐渐恨起她的政治活动,那是我唯一可见的情敌。”1892年,叶芝为茅德写了一部诗剧《女伯爵凯瑟琳》,委婉影射了她对政治斗争过度热衷,损坏了她的美。
 
  写诗是“向她解释我自己”
 
  叶芝承认茅德“拥有我的全部”,但他并不乏风流韵事,先后向剧院女演员、体操教练等寻求肉体的慰藉。1894年,正当他陷入无望的单恋中,认识了女小说家奥利维娅·莎士比亚,俩人相谈甚欢,后者嫁给了一位比她大很多的律师,婚姻也不美满,于是和叶芝逐渐产生了感情。1896年他们同居了,叶芝同样为她写下过缠绵情诗。虽然俩人次年分手,但彼此终身以知己相待,并保持通信,一直到1938年奥利维娅去世。茅德不愿嫁给叶芝,但当叶芝对其他女子发生兴趣时,她又从中作梗。她鼓励叶芝与奥利维娅分手:“不要让比你逊色的人阻碍你的发展。”
 
  1903年,茅德·岗与一名爱尔兰军官约翰·麦克布莱德少校结婚。麦克布莱德曾参加过南非的布尔战争,帮助荷兰后裔抗击英国人,被爱尔兰人视为英雄。茅德更像是选择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得知婚讯的叶芝,如遭晴天霹雳,接着病倒了。挚友格雷戈里夫人将他当儿子般照料了两个月,他才慢慢恢复了健康。叶芝眼中的麦克布莱德“是个酒鬼,徒爱虚荣的傻蛋”,茅德的下嫁让他如鲠在喉。

  仓促的婚姻没有给茅德带来幸福,婚后第二年俩人有了一个儿子,但麦克布莱德酗酒,对继女、茅德的妹妹性骚扰。因为婚前茅德加入了天主教会,不允许离婚,只能与丈夫分居。1908年她和叶芝重归于好。
 
  “亲爱的,抱紧我,自从你走后,我的贫瘠的思想已寒彻了我的骨头。”叶芝一度枯竭的诗歌创作再次焕发生机,这一年他出版了八卷本的《诗选》。叶芝朦胧意识到,“我做过的且仍在做的最好的事情,有多少不是企图向她解释我自己?如果她理解了,我倒会缺乏写作的理由了。”
 
  “我已筋疲力尽了”
 
  1916年,英国拒不实施议会已通过的爱尔兰自治法,爱尔兰人趁英国忙于欧战,4月24日在都柏林揭竿而起,宣告爱尔兰共和国成立。但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六天后就被英军残酷镇压了。15名领导人被枪决,其中就有茅德的丈夫麦克布莱德。
 
  叶芝怀着深切的感情写诗讴歌这次悲壮起义,他虽然不喜欢麦克布莱德,但也给了他公允的评价。茅德·岗获得了自由身,仍未死心的叶芝赶往法国向她求婚,回答依然是否定的。绝望之余,叶芝将目光投向了茅德22岁的女儿伊莎尔特,她身上有太多母亲年轻时的影子,求婚同样遭到婉拒。格雷戈里夫人鼓励他继续努力,叶芝答道:“不,我已筋疲力尽了,我不想再做任何努力。”他当时已51岁了,转而向结识已久的乔安娜·海德求婚,这位25岁的姑娘对诗人仰慕已久。
 
  1917年,俩人在伦敦结婚。人们往往只关注茅德,却忽略了这位叶芝真正的新娘。说起来乔安娜还是叶芝老情人奥利维娅的嫂子与前夫所生的女儿,她出身爱尔兰贵族家庭,通晓多种语言,“聪明得可怕”。夫妻俩婚后感情很好,生养了一儿一女,叶芝说“她使我的生活恢复宁静和秩序”。他们还合作搞起了神秘学研究,叶芝发现有时得仰仗妻子的能力,她读过的哲学著作比他要多得多。1925年,俩人合著的奇书《幻景》出版。
 
  乔安娜对叶芝很包容,她曾给丈夫买了一座废弃的塔楼,让他在那里写诗,1918年至1923年间她还在那里陪着他一起忍受没有水和电的生活。当叶芝老了,他变本加厉地追逐女性,以证明自己尚且精力旺盛。被文学史家看作象征主义诗歌里程碑的《丽达与天鹅》,其中有一些露骨描写,据说叶芝的女秘书曾哭着拒绝誊抄原稿。乔安娜容忍了他的婚外情,甚至把叶芝送上会情人的火车,然后独自回家。1965年叶芝100周年诞辰之际,剧作家弗兰克·奥康纳在叶芝墓前说:“他会希望我们做的一件事是,说他欠他娶的那个年轻的英国人很多,是她使他在1916年以后得以展现他的才华。”
 
  叶芝与茅德的关系渐渐降温,他们一直通信到1928年结束。信件后来被编辑成书,叶芝将茅德的373封信件悉心珍藏,而茅德仅保存了30封他的来信。1939年叶芝逝世,作为爱尔兰的文学巨人,极尽哀荣,茅德未去凭吊。茅德·岗为爱尔兰民族独立事业奋斗终生,1937年还有人看到,“她尽管已71岁,但是仍然不顾警察的监视,在都柏林街头向人群演讲。”
 
  1901年一次求婚失败后,叶芝追问茅德为什么不和他过平静美好的生活。茅德·岗的回答是,跟她在一起叶芝不会幸福,婚姻太乏味,诗人永远不该结婚;而他可从所谓的不幸中作出美丽的诗来,世人会因为她不嫁给叶芝而感谢她。她一直看得很分明。对于作家来说,那些萦绕一生的爱恨交织,最后都化为创作的灵感与源泉。正所谓,自古多情空余恨,诗家不幸诗名幸。

延伸阅读: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浅析《当你老了》


  爱尔兰诗人叶芝,为了他终生倾慕的女子茉德冈,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情诗。通过对诗作《当你老了》本体的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意象宣泄,对比反衬,象征升华,倒叙假设等手法方式,来表达诗人对爱人一生的执恋和忠诚,从而更深地体会到该诗唯美爱情的经典魅力。
 
  一、作者简介
 
  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散文家,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者之一;被艾略特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评审委员会对他的评语是:“他那永远富有灵感的诗歌,以一种高度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整个民族的精神。”
 
  二、创作背景
 
  《当你老了》写于1893年,叶芝29岁。1888年他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著名女演员莫德·冈,他才意识到自己一生沦陷于此。由于冈的政治身份,他也卷入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中去。叶芝一直对她有着深深的爱慕之情并为她创下大量的爱情诗篇。而叶芝一再向冈求婚却屡遭拒绝。给叶芝毁灭性打击的是1903年莫德。冈嫁给了与她并肩战斗的麦克布莱德少校。1916年,麦克布莱德在战斗中牺牲,叶芝再次向她求婚仍遭到拒绝,我们能想到诗人苦苦守候爱人几十年的无望与执念。也许正是这段无法圆满的爱才赋予诗人无限的创作灵感造福文学界。
 
  三、表现手法
 
  1.意象宣泄。意象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间接的。诗作的第三节,“埋下头来/在红 光闪耀的炉子旁 ”,再次呼应诗首 “炉火旁 ”,既是一种前后呼应 ,又是对“炉子”“炉火”这些重要意象的反复和强 调。众所周知,炉火给人以暖意,对于作者来说也是如此,诗人希望通过暖炉表达对冈额暖暖的爱意。所以说,诗人通过直接的意象的表现形式来宣泄情感,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反射在作者和读者脑中则是有血有肉真实的景象以及带有主观色彩的你们理解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也就是借物抒情 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2.对比烘托。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从诗作第二节看,诗人将别人对茅德 冈的爱慕与自己对她的爱恋做比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说明自己的爱更加深沉久远和诚挚。诗人用“多少人”和“一个人”来对比,那些人只是爱着她青春的短暂的激情,而情调自己对她无怨无悔的等待和痴迷,诗人也用自己的行动和时间来验证自己对她的真情。这种强烈对比的表现方式,既可以理解为是诗人希望恋人在老了的时候能对经历感情有一个反省追忆,也可理解为诗人对正处于被众人追求的恋人的善意暗示,同时也希望对方能明白其心意。
 
  3.象征升华。“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山 ”象征着坚韧,“ 星 ”象征着永恒。时间是爱情最好的试金石,或许你年轻时美丽而骄傲,看不到我对你的爱,可是总有一天你的美貌不再,只有那个一直默默守候的年轻诗人,会像夜里山尖的星星夜夜守候照耀着你。作者以最后山顶踱步正是告诉读者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在他心里,他一直不会走远。
 
  4.倒叙假设。作者从题目起就设定了一个假设的虚拟前提吸引读者眼球,这首诗倒叙开头,将人们的视线拉到了一个作者设定的某时某地的场景下,都给作者和读者留下了极具想象的空间。诗人设想了一个情景:在昏暗的壁炉边,炉火映着已经衰老的恋人的苍白和疲惫的脸,头发已经花白低头安详的看着书。“ 睡意昏沉 / 炉火旁打盹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年老的冈的心理活动。是怀恋年轻时追求过她的人还是会忆起这个对她思念一辈子的诗人。这都给读者留下深深地悬念。慢慢读 / 回想你过去 眼神的柔和 / 回想那些昔日浓重的身影。”我想他们在暮年已经懂得珍惜和缺失的意义,有一种爱叫不完整,正是这段不完整成就了他。将恋人和读 者一起带入对过去的情感的回想,无论何时诗人仍然深爱着她,惦念着她,即使她人老了,头发花白,老眼昏花,诗人仍然极为渴望能在她身边温柔的看着她,递一杯水,也是无比幸福 ,能为恋人最后岁月的生命带来充实而温暖的感觉 。诗作是想告诉恋人要通过老时的回忆,现在的回想珍惜过去犹在耳目的情感经历 ,让他的女神知道,他的爱并非肤浅,他会用一生来刻写。
 
  有首歌曲这样唱道,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有时候婚礼誓言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都显得云淡风轻,只有爱人一起真正经历过岁月的打磨还能手挽手笑声如初那才是真正的誓言的重量。叶芝曾这样描写过他第一次见到茅德·冈的印象:“她似乎是春天之古典的化身。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他终及一生的爱都给了冈,我们在诗歌里也深切感受的到。这般执着和深沉的爱值得我们歌颂。现在闭上眼回忆起诗歌里的情景,也是那样的栩栩如生,通红的炉火旁,满头白发的暮年老妪,用历尽沧桑的手指摩挲着年轻时爱人给她写的诗,多少年过去了,字里行间的爱意仍然鲜活,表情安详。

相关文章:
叶芝的诗_叶芝经典语录
 

HI,以下是你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 如果《《当你老了》,感动所有人的诗篇》这篇文章还令你满意,欢迎一键分享到你的QQ空间、微信、微博!
  • 不论是否满意,欢迎对文章进行点评。需要更好的文章,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