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文章 >邓中翰—“中国芯之父”

邓中翰—“中国芯之父”

发表日期:2014-08-22 | 栏目:励志文章

  邓中翰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是2009年中国工程院的当选院士,也是 最为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有着“中国芯之父”的称号;邓中翰也是一位杰 出的企业家,他是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邓中翰还是一位杰出的爱 国者,为中国人设计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计算机芯片,打破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求学之路
 
  少年时代的邓中翰跟普通孩子没有什么不同。高考之后,邓中翰凭着自 己优异的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并在地球与空间这个专业中度过了 4 年的学习时光。邓中翰是幸运的,他在中科大教授黄培华的指导下,为自己日后成为一名科学家,成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中科大毕业之后,邓中翰陆续发表了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的技术含 量很高,分别被国际应用核物理学杂志和中国科学通报刊登。邓中翰的才华 一点点地显露了出来。1992年,邓中翰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利克分校录取,他 在这所大学完成了自己的硕士和博士学业,拿到了物理学硕士学位、电子工 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不得不说邓中翰是一个天才,他的三个学位创 造了历史,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以来,第一个同时拿到理、 工、商三个学科硕士学位的人。
 
  完成学业后,邓中翰加人了美国IBM公司,在这家跨国公司中做起了 高级研究员。他在公司内主要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的设计和研究 工作。邓中翰在职期间先后发表了 25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使他获得了国 外多项发明专利,并且获得了“IBM发明创造奖”。
 
  在IBM公司待了一年后,邓中翰便转人美国桂谷SunMicrosystem公司, 主要参与研究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项目,他所在的团队成功研发了世界上 最快的中央处理器VltraSPARC I第一代CPU。
 
  此时的邓中翰虽然还很年轻,但却已经是一位相当著名的计算机科学 家了。离开硅谷公司之后,邓中翰又回到IBM公司,这一次,他的工作是研 发世界上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
 
  邓中翰绝不是一个甘心永远寄人篱下的人。很快,他在桂谷创建了半导 体公司Pixim,自己任首任董事长,领导研制高端数码成像半导体传感器,用 于监控、卫星、外太空探测等高尖端应用。
 
  在1999年的时候,邓中翰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回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 热土。这些年在国外的研究和奋斗,为他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回国之后, 邓中翰创建了自己的电子公司,公司是与北京中关村共同创建的,名字叫做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邓中翰自任公司的董事长和研究部门的总指挥。在 科学之路上走得一帆风顺的邓中翰终于走上了创业之路,他要靠自己的双 手把自己在科学上的成就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业路上举步维艰
 
  创业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在“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刚刚创立时,办公地 址位于北京海淀区北土城西路的103号。实际上,那里根本不是一个适合办 公的地方,因为那只是一间100多平方米的空旷的废旧仓库罢了。
 
  邓中翰的公司已经成立了,那么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该如何发展呢?身 为科学家的邓中翰能够成功地转型成企业家吗?
 
  其实,在邓中翰的心中早有一幅蓝图。他向国家信息产业部的副部长曲 维枝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就连具体的细节也都一一列举。关于中国计算机空 间储存芯片的技术,邓中翰研究出一套核心方案,首先抓住当前的国内市 场,为中国的芯片技术做一个开端。邓中翰认为,技术是随着市场发展的,只 要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能找出国内市场的准确定位,那么以后中国的芯片 技术绝对会突飞猛进。邓中翰秉持这样的信念’为他的创业路程做好了铺垫。
 
  20世纪末,邓中翰为中国计算机芯片技术的研究踏出了第一步。他认 为在数字多媒体的领域,芯片市场在以后会有很高的地位,但是,数字多媒 体是一种新兴产业,很多大企业都不够重视。因为在当时,很多的企业都是 子承父业,或者是大力度地经营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行业,没有人愿意大 资金投入芯片研究领域。并且,那个时候中国的芯片设计都是采用以英特尔 为代表的传统冯?诺依曼运算方式,这样的芯片有很多的弊端,它处理数据 时间慢,消耗的资源也很大,根本不适合在要求髙的媒体领域中使用。
 
  中国无芯像是站板上铁的事实,国人在芯片制造技术上一片空白。而且 那个时候没人注意数字多媒体以后的发展前景,自然就没有过多的专业人 士去研究。中国该怎么去填补这项技术的空白呢?
 
  邓中翰若是以一个人的力量,想要让国人接受中国芯片制造这一理念, 恐怕比登天还难。好在有国家信息部门的支持,才让邓中翰没有陷人孤军奋 战的境地。他首先选择了芯片制造中一个相对容易的程序进行研究,接着又 引进美国的一^芯片商业模式。芯片的商业模式在美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相对于中国实在成熟太多。邓中翰选择这个简单芯片制造程序,一方面是因 为这是一个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成熟体系,另一方面是国内没有先进的芯片 制造商,所以没有竞争的压力。
 
  因此,中星微电子纯粹做设计,然后将设计出来的芯片委托代工厂流 片、测试和封装,最后制成正式产品。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电子“星光 一号”芯片研发成功。“星光一号”汇集了高性能、低消耗、传输数据快的优 点。这是中国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级超大规模的数字多媒体芯 片,同时结束了“中国畦谷”中关村无硅的历史。
 
  与“中国芯”的不解之缘
 
  邓中翰在研究“星光一号”的时候,他和研究团队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还是成功了。2001年5月,“星光一号”实现了 产业化。在这年夏天,邓中翰带着精心研发的芯片去了日本。他走进了日本 索尼公司的会客室,接待他的是一位比较有实权的主管。之后,“星光一号” 被三星、飞利浦等国际大品牌采用。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有限公 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中国芯片走向了国际市场。
 
  邓中翰为中国人在计算机芯片制造的领域上出了一口气,但是邓中翰并不 满意自己的成绩,真正让他欣慰的是,在2005年,日本索尼公司新一代笔记本
 
  电脑上的摄像头,里面运行的就是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制的“星光5号”。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在邓中翰的带领下成为一家纯粹的技术性概念公 司。它在多媒体芯片领域突破8大核心技术,单单专利技术申请就有上千 项。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芯片的设计企业,它 拥有着完整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这样的成果怎么不让国人自豪呢?
 
  邓中翰在中国芯片技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成为中国IT精英们心中 的偶像。自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后,他不断地改进芯片的技术与设计, 将其打人了国际市场,并且在芯片领域中取得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邓中翰回国创业、报效祖国的举动,让中国在外求学的学子们纷纷回国 效力。邓中翰为中国培养了数百名的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为祖国建立了一_ 支顶级的芯片设计队伍。在2003年,邓中翰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举动,他发起 了“数字中国”的计划,希望推动中国走向数字化进程,让中国成为发达的数 字化国家。
 
  通过对数码芯片的投资,邓中翰要实现他“使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成为 数字影像领域的领头企业,将中国的数字影像技术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带向 世界数字化前沿”的目标。邓中翰确定了瞄向了电脑摄像头市场,虽然这个 市场值不大,但是能为中国制作出自己的优秀品牌也是值得的。
 
  2012年,邓中翰在中国芯片工程上实现了八大核心技术,国内专利过 千。“星光”系列的芯片被三星、索尼、戴尔、惠普、联想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 品牌的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引用。“星光”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 6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样的一个数据无疑是成功的体现。
 
  现在,邓中翰是中国旅美科协常任理事,硅谷分会会长,还是清华大学 的客座教授。他被业界称为“中国芯之父”,人们相信,在邓中翰的带领下’中 国数字化将会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

HI,以下是你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 如果《邓中翰—“中国芯之父”》这篇文章还令你满意,欢迎一键分享到你的QQ空间、微信、微博!
  • 不论是否满意,欢迎对文章进行点评。需要更好的文章,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补充!